邱荣教授介绍
导师类别 博、硕导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8年3月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Email 43951700@qq.com
个人简介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光学工程博士;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极端条件物质特性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专家委员会激光光源组委员。主要从事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激光光谱技术基础及应用等激光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先后主持科技预研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AF)1项、科技攻关专项3项,其它横向合作与技术研发项目10余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高功率激光光学材料中的光-声相互作用研究”、“光学材料的多波长激光损伤机制研究”、“TW级钛宝石啁啾脉冲放大系统研制”等纵横项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激光技术与激光应用技术;

2.强激光诱导光学材料损伤的机制与实验研究;

3.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4.激光光谱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领域的应用;

5.光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工作经历

2001.7 - 2003.7   西南科技大学,数理系,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

2006.5 - 2010.7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专业物理教研室,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

2012.11 - 至今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理学院副院长/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教育经历

1997.9 - 2001.7  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

2003.9 - 2006.4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光学;

2006.9 - 2013.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光学工程;

2015.4 - 2015.7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学学院,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获奖、荣誉称号

**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啁啾镜色散控制钛宝石飞秒激光振荡器,2010,*******

社会、学会及学术兼职

四川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专家委员会激光光源组委员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应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激光诱导光谱技术基础及应用等激光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激光技术与激光应用技术;

2.强激光诱导光学材料损伤的机制与实验研究;

3.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4.激光光谱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领域的应用;

5.光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科研项目

1、***关键技术,国家级项目

  *********。

 

2、***技术研究,国家级项目

   本项目针对水、气溶胶、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与识别的迫切需求,突破等离子体特征光谱增强和等离子体光谱预处理等关键技术,建立气溶胶的快速高效收集﹑检测与识别的解决方案,研制了原理样机。通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LIBS)方法,具备对污染物成分进行快速高效检测的能力,开展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探索研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LIBS技术在文物鉴定﹑矿物选采﹑环境污染(水﹑食品﹑土壤和空气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

 

3、熔石英紫外光学元件(熔石英,KDP/DKDP)损伤动力学研究国家级项目

    获得熔石英(KDP/DKDP)多波长激光辐照下损伤产生和损伤增长规律与参数,建立含多波长效应的熔石英损伤增长模型。开展熔石英(KDP/DKDP)多波长辐照下损伤产生与损伤增长的实验研究;明确多波长辐照与单一波长辐照下熔石英零概率损伤阈值和损伤增长阈值的差异;明确多波长辐照与单一波长辐照下熔石英损伤增长概率和损伤增长系数的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建立含多波长效应的熔石英(KDP/DKDP)损伤增长模型,明确基频和二倍频与三倍频通量的折算因子。

 

4、高功率激光光学材料中的光-声相互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NSAF

    本项目围绕提高大口径熔石英元件损伤阈值这一目标,拟建立三维含时横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理论模型,及受激布里渊散射与小尺度自聚焦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并数值模拟其物理过程;结合对该过程的光学、力(声)学和损伤特性的时空分辨实验研究,以及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开展在线原位实验研究,分析受激布里渊散射对元件破坏的物理机制,寻找抑制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方法和措施。本项目的研究可作为新型激光材料研制、高功率激光系统设计的技术支撑,对发展超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有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

1,本科生:《激光原理与技术理论》,《应用物理学专业导论》,《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

2,研究生:《激光物理》;

指导学生情况

1,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

2,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我的团队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创新科研团队。西南科技大学创新科研团队拥有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联合共建极端条件物质特性实验室,拥有由物理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制造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科组成的科研队伍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博士7人,博士研究生1人。团队主要围绕新能源、环境安全、污染检测等应用领域开展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型激光器技术、激光应用技术等方向的科学研究、技术和装备开发。